第八百一十五章 五根的生起与消失如同摩擦生火


第八百一十五章 五根的生起与消失如同摩擦生火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有五根,是哪五种根呢?即是乐根、苦根、喜悦根、忧根、舍根(乐根、苦根、喜悦根、忧根、舍根解释,见第八百一十二章)。

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快乐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快乐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眼睛看见令人快乐的物质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眼睛不看或者所看到的令人快乐的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耳朵听到令人快乐的声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耳朵不听或者所听到的令人快乐的声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鼻子闻到令人快乐的气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鼻子不闻或者所闻到的令人快乐的气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舌头尝到令人快乐的味道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舌头不尝或者所尝到的令人快乐的味道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身体触摸感觉到令人快乐的触觉,或领纳到令人快乐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身体不触摸,远离令人快乐的环境或者所接触到的令人快乐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痛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痛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眼睛看见令人痛苦的物质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眼睛不看或者所看到的令人痛苦的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耳朵听到令人痛苦的声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耳朵不听或者所听到的令人痛苦的声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鼻子闻到令人痛苦的气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鼻子不闻或者所闻到的令人痛苦的气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舌头尝到令人痛苦的味道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舌头不尝或者所尝到的令人痛苦的味道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身体触摸感觉到令人痛苦的触觉,或领纳到令人痛苦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身体不触摸,远离令人痛苦的环境或者所接触到的令人痛苦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喜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喜悦根,生起喜悦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喜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喜悦根,灭尽喜悦的感受;

以内心想到令人快乐、喜悦、欢喜的见解、思想、念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喜悦根,生起快乐、喜悦、欢喜的感受;以内心不想或者所想到的令人快乐、喜悦、欢喜的见解、思想、念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喜悦根,灭尽快乐、喜悦、欢喜的感受。

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忧虑、忧愁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忧根,生起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忧虑、忧愁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忧根,灭尽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

以内心想到令人痛苦、不快、苦楚的见解、思想、念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忧根,生起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以内心不想或者所想到的令人痛苦、不快、苦楚的见解、思想、念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忧根,灭尽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

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平静、宁静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平静、宁静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眼睛看见令人平静、宁静的物质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眼睛不看或者所看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物质事物衰败、灭亡、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耳朵听到令人平静、宁静的声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耳朵不听或者所听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声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鼻子闻到令人平静、宁静的气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鼻子不闻或者所闻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气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舌头尝到令人平静、宁静的味道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舌头不尝或者所尝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味道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身体触摸感觉到令人平静、宁静的触觉,或领纳到令人平静、宁静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身体不触摸,远离令人平静、宁静的环境或者所接触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触觉,环境变化感觉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以内心想到令人平静、宁静的见解、思想、念想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内心不想或者所想到的令人平静、宁静的见解、思想、念想消退、消失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比丘们,你们这里要注意:

「乐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身体与外界事物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是由物质事物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

「苦根」是由外到内的,是由身体与外界事物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是由物质事物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

「喜悦根」是由内到外的,是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是由精神思想生起的快乐、喜悦、欢喜感受。

「忧根」是由内到外的,是由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是由精神思想生起的痛苦、不快、苦楚感受。

「舍根」要满足内、外都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才能被触发,也就是要由身体与内心都体验到不苦不乐的感受,要由物质身体与精神思想同时体验到不苦不乐的感受才能触发「舍根」。

比丘们,如来刚才说的由外到内:「外」指的是物质事物,「内」指的是内心生起的见解、思想、念想。

简单的说:「外」指的是物质事物的范围,「内」指的是精神思想的范围。

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属于物质事物的范围,所以是「外」界事物。

比丘们,就如同将两块木柴放在一起互相摩擦生火一样。当将这两块木柴接触在一起互相摩擦的时候,它们之间摩擦产生的热量达到一定的温度,就能燃烧起来;当将正在互相摩擦还没有生起火的木柴分开、分离,它们之前产生的热量就会逐渐散失,这两块木柴就不可能由摩擦产生的热量燃烧起来。

同样的道理,比丘们,以接触到令人快乐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乐根,生起快乐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快乐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乐根,灭尽快乐的感受;

以接触到令人痛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苦根,生起痛苦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痛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苦根,灭尽痛苦的感受;

以接触到令人喜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喜悦根,生起喜悦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喜悦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喜悦根,灭尽喜悦的感受;

以接触到令人忧虑、忧愁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忧根,生起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忧虑、忧愁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忧根,灭尽痛苦、不快、苦楚的感受;

以接触到令人平静、宁静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触发舍根,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以脱离或灭尽令人平静、宁静的事物作为前提条件,就能平息舍根,灭尽不苦不乐的感受。”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