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九章 五根与五力是如何转换的?


第八百一十九章 五根与五力是如何转换的?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沙只城的安阇那鹿苑,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如来现在要为你们讲解五根与五力的转换关系,五根即是五力,五力即是五根。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听法的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您是我们的皈依,您是我们的导师,我们按您所说的法去修行,如果世尊您能够为我们讲解:「五根与五力的转换关系」我们会在听您说法后,按您所说的去做的,去修行的,我们会时刻都受持世尊您对我们所说的正法的。”

佛陀说:“比丘们,什么是五根呢?即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

为什么称其为「根」呢?「根」比喻的是坚固不动摇,如同草木的根深深的扎在大地之中,让草木牢固的伫立在大地之上。「根」还比喻逐渐增加善法、正法的力量,如同草木从根部获取养料逐渐的长大一样。

什么是信根呢?「信根」就是对如来,对如来所说的正法,对如来的出家弟子,对如来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坚固的信心。对佛、法、僧、戒生起坚固的信心也被称为四不坏净。

什么是精进根?「精进根」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四正勤」就是精进根的一种。什么是「四正勤」呢?「四正勤」就是: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要立刻的断除、灭尽;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不要再次的生起;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立刻、经常的生起;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要继续的保持,并让这些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进、增长。

什么是念根呢?「念根」就是经常修习四念住不懈怠(四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也就是经常选择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的任意一种念住(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解释,见第七百三十五章)。要注意不是同时修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念住,而是在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中任意选择一种念住去修行,或者修习身念住,或者修习受念住,或者修习心念住,或者修习法念住。

什么是定根呢?「定根」就是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宁静,让内心进入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四禅」就是定根的一种。什么是「四禅」呢?「四禅」指的就是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初禅、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

什么是慧根呢?「慧根」就是内心安住在清净境界之中所证悟开启的智慧。「四圣谛」就是智慧的一种。什么是「四圣谛」呢?「四圣谛」指的是苦、集、灭、道四种真相、真理,「苦」是指世间有生命的众生是痛苦的(众生解释,见第三百八十八章),因为世间一切的事物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远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随时在变化,世间的众生会衰老、生病、死亡,世间的众生拥有的事物会破损、衰败、灭亡、消失,世间的众生无法随心所欲,还可能会遇上灾难、灾祸。幸福快乐的生活无法永远保持,无法永远存在。

「集」是指烦恼和痛苦生起的原因是什么?烦恼和痛苦生起的根源、原因就是贪欲、渴爱,就是因为贪爱,所以失去或是得不到的时候就会产生痛苦,就是因为贪爱,所以就会想尽办法、不择手段的去获取,就会去做恶行,说恶言,生恶念。做恶行,说恶言,生恶念就会造下罪业,就会导致不祥、危险、不幸、烦恼、痛苦的结果。

「灭」是指要灭尽烦恼和痛苦就要先灭尽贪欲、渴爱,灭尽了贪欲、渴爱就能灭尽烦恼和痛苦。

「道」是指灭尽烦恼和痛苦的修行方法,也就是从烦恼和痛苦中解脱出来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修习八正道(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

比丘们,这就是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的法义。

比丘们,什么是五力呢?就是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也就是实践去修行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五根而产生出来的维持修行、达到解脱的力量。五力能够破除烦恼和痛苦,五力能够破除恶法、邪法,五力能够解除内心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疑惑、困惑。五力是由循序渐进、实践的去修行五根而获得的五种力量,也就是说五力是由五根的持续增长而达成的,五力是持之以恒实践修行五根的结果。

什么是信力?就是由信根的增长而破除一切邪信、恶信。比如修行四不坏净就能破除一切的邪信、恶信(四不坏净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六章)。

什么是精进力?就是由精进根的增长,破除修行的懒惰、懈怠;断恶生善,增进善法,破除一切恶法。比如修习四正勤就能增进善法,除灭一切恶法(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

什么是念力?就是由念根的增长,安住在集中专注的念想之中,或者进入没有念想的清净境界之中,破除一切恶念、邪念,熄灭、平息、灭尽一切的念想、见解、思想。比如修行四念住就能安住在集中专注的念想之中,持之以恒的修习四念住就能进入没有念想的清净境界之中(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

什么是定力?就是由定根的增长,破除内心念想的散乱,让内心不再胡思乱想,保持长久的清净安宁。比如修行四禅就能让内心清净安宁,不再胡思乱想(四禅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

什么是慧力?就是由慧根的增长,解除对世间一切事物的疑惑、困惑,开启智慧证悟解脱的果位,从世间一切的事物中彻底的解脱出来。简单的说就是:智慧有消除烦恼和痛苦的力量,比如明白了四圣谛就能开启解脱的智慧,就不会再去执着和挂念世间一切的事物(四圣谛解释,见第七百八十四章)。

比丘们!这就是五力的法义。

比丘们,五根就是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信根就是信力,信力就是信根;精进根就是精进力,精进力就是精进根;念根就是念力,念力就是念根;定根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定根;慧根就是慧力,慧力就是慧根。比丘们,该如何理解这几句话的法义呢?

比丘们,如来现在说一个比喻以此来解说刚才几句话的法义。五根就如同一条由西向东流动的大江,在这条大江流动的过程中会有其他的江河汇入这条大江之中,其他的江河也比喻成五根,如果有另一条河的水流汇入这条大江,那么在河水汇入的地方就会形成三条水流,以河水汇入点为分界点,假如河水是由北向南流动的,汇入点的北方,也就是河水流动的方向就是一条水流,汇入点的西边,也就是大江流动的方向就是另一条水流,这就是两条水流,当两条水流汇集在一起的时候,汇入点的东边就变成了汇集后的一条水流,这条由两条水流汇集而成的第三条水流就比喻成五力。

比丘们,简单的说:五根与五力的转换就如同江河的汇集,有时是五根汇入五力,有的时候是五力汇入五根。

你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比如一个篮子刚开始只装了一个苹果,一个苹果的重量不大,而规定五个苹果才计为一个重量单位,也就是有五个苹果才算一个计量单位。没有到五个苹果就被称为五根,因为还没有到计量的单位。当篮子里面的苹果有五个了就达到一个计量单位,就被称为五力。

如果提高计量单位,比如规定十个苹果是一个计量单位,那么就算篮子里面装了五个苹果,也被称为五根,要装十个苹果才能达到一个计量单位,才被称为五力。

比丘们,在以五个苹果作为计量单位的条件中,没有达到五个苹果就被称为五根,达到五个苹果才被称为五力。

在十个苹果作为计量单位的条件中,没有达到十个苹果就被称为五根,达到十个苹果才被称为五力。

现在如果有五个苹果,如果用第一种五个苹果的计量单位作为判断条件,那么就被称为五力,如果用第二种十个苹果的计量单位作为判断条件,就被称为五根。

比丘们,你们现在明白为什么五根与五力是可以相互转化了吧,那是因为计量单位的标准不同。

圣弟子们在不同的修行阶段,达到五根的标准不相同,达到五力的标准也不相同,如果将修行的阶段由低到高分成十二个层次,如果规定第一阶段达到第二层次就被称为五力,如果没有达到第二层次境界,还在第一层次的境界就称为五根。

如果规定第二阶段达到第三层次就被称为五力,如果没有达到第三层次的境界,还在第一层次的境界或是第二层次的境界,就称为五根。

按第一阶段修行的标准,计量单位,达到第二层级就被称为五力,而如果按第二阶段的标准,计量单位,达到第二层次只能被称为五根,要达到第三层次才能被称为五力。

比丘们,五根与五力称谓的不同,那都是因为不同修行阶段的标准和计量单位不同。所以如来说:五根就是五力,五力就是五根,它们可以相互转换。信根就是信力,信力就是信根;精进根就是精进力,精进力就是精进根;念根就是念力,念力就是念根;定根就是定力,定力就是定根;慧根就是慧力,慧力就是慧根。

五根与五力不同的称谓其实与不同阶段修行的标准和计量单位有关。不同修行阶段的标准和计量单位不同,因此不同修行阶段五根与五力的称谓也会不相同,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比丘们,经常亲自修习五根的世间人或众生,他们能够熄灭、平息、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并由此开启智慧,证悟解脱的果位,在现在世、当生、这一世就能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的心解脱、慧解脱境界(心解脱、慧解脱解释,见第七百九十八章)。”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