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七章 「有学住」与「如来住」的区别


第八百八十七章 「有学住」与「如来住」的区别是什么?

有个时候,罗玛沙迦宾亚尊者住在迦毘罗卫城一个名叫尼拘律的园林之中。

有一天,摩诃男来到罗玛沙迦宾亚尊者的住处,他顶礼罗玛沙迦宾亚尊者后就在一旁坐下,摩诃男对罗玛沙迦宾亚尊者说:“尊者,「有学住」与「如来住」是什么意思呢?「有学住」与「如来住」所指的法义是相同的还是不相同的?如果它们所指的法义不相同,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又是什么呢?”

罗玛沙迦宾亚尊者说:“摩诃男,「有学住」与「如来住」是不相同的,「有学住」所指的是一种法义,「如来住」所指的又是另一法义。

「有学住」的意思是:那些还没有灭尽烦恼和痛苦,正在修行的世间人或众生,他们的内心保持的境界与状态。简单的说就是:修行者内心安住的境界与状态。

「如来住」的意思是:那些已经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已经证悟无上正等正觉的圣者们,他们内心保持的境界与状态。简单的说就是:圣者内心安住的境界与状态。

摩诃男,什么是无上正等正觉呢?就是已经完全证悟明白世间一切的真相、真谛,并由此开启了圆满的智慧,从世间彻底的解脱出来。

摩诃男,那些有学,那些还没有完成自己的心愿,还在追求达到最终修行目标,解除一切束缚捆绑,获得彻底解脱的世间人或众生(有学解释,见第七百五十八章),他们的内心安住在熄灭、平息「五盖」后的平静、宁静、寂静状态之中,他们的这种熄灭、平息「五盖」后的境界与状态是暂时的,无法长久的保持,他们的「五盖」还可能会再次生起,他们的「五盖」还没有被彻底的根除、灭尽(五盖解释,见第六百五十五章)。他们只是暂时借助各种修行方法熄灭、平息了「五盖」。他们的内心就安住在这种暂时平息「五盖」后的平静、宁静、寂静状态之中。

摩诃男,什么是盖呢?「盖」是修行障碍的意思,遮蔽、掩盖、覆盖、包裹内心,阻碍、障碍内心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念想、见解、思想的烦恼。

是哪五种盖呢?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

什么是贪欲盖呢?执着五欲,陷入五欲的状态之中,内心被五欲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见解、思想。什么是五欲?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贪欲、渴爱。

摩诃男,这就是五欲。

「贪欲盖」简单的说就是:贪欲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什么是瞋恚盖呢?陷入瞋恚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瞋恚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见解、思想。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

「瞋恚盖」简单的说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什么是睡眠盖?陷入睡眠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睡眠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见解、思想。什么是睡眠呢?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睡眠。

「睡眠盖」简单的说就是:沉迷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什么是掉悔盖?陷入掉悔的状态之中,内心被掉悔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见解、思想。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掉悔盖」简单的说就是:心浮气躁与后悔不安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什么是疑盖?陷入「疑」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疑」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见解、思想。什么是「疑」呢?「疑」就是怀疑、疑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疑盖」简单的说就是:疑惑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摩诃男,这就是五种盖的法义。

摩诃男,那些已经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已经证悟解脱果位,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全部做好,已经圆满完成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任务,已经卸下所有的负担,已经达成修行目标,获得修行的益处、好处,「有结」已经被彻底灭尽,已经证悟「究竟智」完全解脱的圣者们,他们的「五盖」已经被彻底的灭尽、根除,就如同被连根拔起砍成一节一节的小木块,又被压成粉末,烧成灰烬,撒进大海的多罗树一样,这棵多罗树已经死亡,已经不复存在了,在未来也不可能再生根发芽,在未来也不可能再以树的形态出现了,同样的这些已经获得完全解脱的圣者们,他们「五盖」的根已经被切断,他们生起「五盖」的各种条件已经被彻底的破坏,他们不会再生起「五盖」了,他们就安住在这种彻底根除、灭尽「五盖」后的平静、宁静、寂静状态之中。

摩诃男,什么是灭尽「有结」?灭尽「有结」就是已经灭尽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已经不会被生与死束缚捆绑,已经灭尽一切的烦恼与痛苦,不会被烦恼和痛苦折磨、煎熬。「有」是有生与死的轮回,「结」是有烦恼与痛苦。简单的说灭尽「有结」就是灭尽了生死轮回,灭尽了一切的烦恼与痛苦。

什么是「究竟智」?究竟智就是已经彻底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已经完全理解和明白世间的真相、真谛,已经证悟解脱的果位,已经进入涅槃清净的境界之中。简单的说「究竟智」就是达成了最终的修行目标,证悟了最终无上、极致、最高的解脱智慧,进入了涅槃清净的境界之中。

摩诃男,简单的说:有学内心所安住的那种熄灭、平息「五盖」后的平静、宁静、寂静状态是暂时的,他们还可能会再次生起「五盖」,他们的「五盖」还没有被彻底的灭尽、根除;而已经获得完全解脱的圣者们,他们内心所安住的那种灭尽、根除「五盖」后的平静、宁静、寂静状态是长久的,他们不会再次生起「五盖」,他们的「五盖」已经被彻底灭尽、根除。

「有学住」内心安住的那种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是暂时的。

「如来住」内心安住的那种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是长久的。

摩诃男,你应该去经常的修习「对呼吸的专注」(对呼吸的专注解释,见第八百八十六章)。

摩诃男,世尊曾经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你们经常听到「圣住」、「梵住」、「如来住」这些法语。这些法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圣住」的意思是:安住在高尚纯洁的境界之中。

「梵住」的意思是:安住在神圣的境界之中。

「如来住」的意思是:安住在如来的境界之中。

比丘们,修习「对呼吸专注」的修行就能进入「圣住」、「梵住」、「如来住」的境界之中。也就是说:依靠、借助「专注呼吸」的修行让内心进入「圣住」、「梵住」、「如来住」的境界之中;依靠、借助「专注呼吸」的修行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

比丘们,那些有学,那些还没有达到最终修行目标,那些想要解除一切束缚捆绑的世间人或众生(有学解释,见第七百五十八章),他们就应该经常的修习「对呼吸的专注」。「对呼吸专注」的修行能够指引、引导他们,熄灭、平息、灭尽一切的烦恼和痛苦。

而,比丘们,那些已经灭尽一切烦恼和痛苦,已经证悟解脱果位,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全部做好,已经圆满完成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任务,已经卸下所有的负担,已经达成修行目标,获得修行的益处、好处,「有结」已经被彻底灭尽,已经证悟「究竟智」完全解脱的圣者们,他们就是依靠经常修习「对呼吸专注」的修行,才在内心中建立起宁静、平静、清净的状态与境界的,才在这一世、这一生证悟解脱果位,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的,才在今生今世证悟成为世间的圣者的。

比丘们,如果你们以后听到「圣住」、「梵住」、「如来住」这些法语,就要想到这些法语所指的意思是:依靠、借助「专注呼吸」的修行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依靠、借助「专注呼吸」的修行让内心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

如果你们这样去理解「圣住」、「梵住」、「如来住」,那就是真正明白了它们所指的法义。」

摩诃男,我刚才已经为你讲解了「有学住」与「如来住」的法义和区别,你就应该这样的去理解。

「有学住」与「如来住」是不相同的,「有学住」是暂时让内心安住在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之中,「五盖」没有彻底的被灭尽、根除,「五盖」还可能会再次生起;而「如来住」是长久的让内心安住在平静、宁静、寂静的状态之中,「五盖」已经被彻底的根除、灭尽,「五盖」不会再次生起。”

罗玛沙迦宾亚尊者说法后,摩诃男再次的顶礼罗玛沙迦宾亚尊者,随喜赞叹罗玛沙迦宾亚尊者说法的无量功德,并按着罗玛沙迦宾亚尊者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