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七章 十二种让内心平静的修行方法


第七百三十七章 十二种让内心平静的修行方法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某一位出家人来到佛陀的住所,他顶礼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这位出家人对佛陀说:“世尊,请您教导给我一个简要的修行方法,让我独自修行的时候,能够管束好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让我的行为、言语、念想不放逸,让我不胡作非为、不胡言乱语、不胡思乱想,让我的内心能够保持平静、宁静,让我能够长久的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让我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去修行,世尊,如果您教导给我的正法能够让我这样的话,那就很好了。”

佛陀说:“比丘(出家人),世间有一些人,他们恭敬的到如来这里来求法,可是当如来为他们说法后,他们自己却不去实践的修行,光是跟随在如来的身边,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比丘,你要明白:实践如来所说的修行方法,才能让你真正的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才能让你的内心真正的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才能让你真正的证悟解脱的果位,才能让你真正的最终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跟随如来而不实践的修行,那是毫无用处的,那是无法获得任何益处的。”

这位比丘说:“世尊,我会实践您所说的修行方法的,我会按您所说的法去修行的,也许我能成为世尊您正法的继承人之一。”

佛陀说:“比丘,你修行之初,也就是你刚开始修行的时候,要用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净化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扎下牢牢的根,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有坚实、稳固的立足点。当你依靠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远离恶法、邪法的时候,就可以开始修习四念住了。比丘,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是修习四念住的基础,就如同修建房屋最初要打地基一样,地基不稳固,房屋就可能会倒塌。

比丘,是哪四种念住呢?即是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

什么是「身念住」呢?「身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身体的行为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呼吸上,数呼吸的次数,建立对呼吸的深切注意。又比如:来回在同一条路径、道路上行走,内心集中专注在走路的行为上,数来回行走的次数,建立对行走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身体行为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身体行为的集中专注,通过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身念住。

简单的说身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身体行为,通过对身体行为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比丘,身念住又分为三种修行方法,是哪三类修行方法呢?

第一类: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的身体行为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呼吸的行为上,数吸气的次数,或者数呼气的次数,建立对吸气或呼气的深切注意。

第二类:观想自己如同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观察身体的行为,比如观想自己是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正在观察吸气与呼气的人,凝视着正在呼吸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呼吸的行为,观察他吸气或呼气的行为,数他吸气或呼气的次数。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这个陌生人吸气或呼气的行为。

第三类: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这两种角色,去体验观想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身体行为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角色时的身体行为,比如刚开始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呼吸的行为上,数吸气的次数,或者数呼气的次数,建立对吸气或呼气的深切注意。之后将自己观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凝视着正在呼吸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呼吸的行为,观察他吸气或呼气的行为,数他吸气或呼气的次数,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的角色,去体验数自己吸气或呼气的行为与数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吸气或呼气的行为有什么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切换角色时吸气或呼气的行为。

简单的说第三类修行方法就是:切换观想的角色,去体验自己与陌生人身体行为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不同角色时的身体行为。

比丘,修习身念住这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也就是选择修习身念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都是可以的。修习身念住的第一类方法,或者修习身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身念住的第三类方法都是可以的。

比丘,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身念住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什么是正知呢?就是内心只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只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活在当下,不想过去、未来的事情,比如行走的时候,只专注行走的行为;吃饭的时候只专注吃饭的行为;喝水的时候,只专注喝水的行为;穿衣服的时候,只专注穿衣服的行为等等。除了专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除了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不专注其他任何的事情与念想,这就是正知。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在正确的念想或对象上,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这就是正念。

什么是「受念住」呢?「受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感受上,比如呼吸的时候,内心集中专注在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建立对冰冷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对温暖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又比如:来回在同一条路径、道路上行走,内心集中专注在脚底板踩在地面上的感受,脚底板的感受是踩在平坦道路上那种高低平等、平整的感受,还是踩在崎岖山路上那种高低不平、凹凸的感受,建立对脚底板接触地面感受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感受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感受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感受的集中专注,通过对感受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受念住。

简单的说受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感受,通过对感受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比丘,受念住又分为三种修行方法,是哪三类修行方法呢?

第一类: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的感受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呼吸的感受上,感觉呼吸时气体进出身体的感受,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建立对冰冷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对温暖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

第二类:观想自己如同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观察身体的行为,推测体验到的感受,比如观想自己是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正在观察吸气与呼气的人,凝视着正在呼吸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呼吸的行为,推测他呼吸时的感受,推测他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推测他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集中专注、深切注意由观察陌生人呼吸行为,推测出的他吸气或呼气的感受。

第三类: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这两种角色,去体验观想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感受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角色时的感受,比如刚开始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呼吸的感受上,感觉呼吸时气体进出身体的感受,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建立对冰冷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或者建立对温暖气体感受的深切注意。之后将自己观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凝视着正在呼吸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呼吸的行为,推测他呼吸时的感受,推测他吸气时,冰冷的气体进入身体的感受,或者推测他呼气时,温暖的气体呼出身体的感受。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的角色,去体验数自己吸气或呼气的感受与数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吸气或呼气的感受有什么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切换角色时吸气或呼气的感受。

简单的说第三类修行方法就是:切换观想的角色,去体验自己与陌生人感受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不同角色时的感受。

比丘,修习受念住这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也就是选择修习受念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都是可以的。修习受念住的第一类方法,或者修习受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受念住的第三类方法都是可以的。

比丘,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受念住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什么是正知呢?就是内心只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只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活在当下,不想过去、未来的事情,比如行走的时候,只专注行走的行为;吃饭的时候只专注吃饭的行为;喝水的时候,只专注喝水的行为;穿衣服的时候,只专注穿衣服的行为等等。除了专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除了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不专注其他任何的事情与念想,这就是正知。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在正确的念想或对象上,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这就是正念。

什么是「心念住」呢?「心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念想、思想、见解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常的观想上,建立对无常的深切注意。

什么是对无常的观想呢?就是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物质身体、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也是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的。我的物质身体会生病、衰老、死亡;我的感受、念想、行为、认识、分别、判断会消退、消失。我拥有的物质事物也会破损、衰败、灭亡、消失,我也无法永远的拥有物质事物,我也会失去物质事物。

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我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内心会丧失功能,会衰败、坏灭。」这就是无常的观想。用这种对念想、思想、见解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集中专注,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心念住。

简单的说心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念想、思想、见解,通过对念想、思想、见解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比丘,心念住又分为三种修行方法,是哪三类修行方法呢?

第一类:内心集中专注在自己的念想、思想、见解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常的观想上。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事情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建立对无常的深切注意。

第二类:观想自己如同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观察生起念想、思想、见解的人,推测他会如何的去观想这种念想、思想、见解,比如观想自己是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正在观察生起无常念想的人,凝视着正在生起无常念想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生起无常的念想,推测他会如何的去观想无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这种推测陌生人将会如何去观想无常的念想。也就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问自己:陌生人将会如何去观想无常?去模拟想象陌生人观想无常时的思维过程。

第三类: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这两种角色,去体验观想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念想、思想、见解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角色时的念想、思想、见解,比如刚开始内心集中专注在对无常的观想上。观想世间一切的事物事情随时在变化,无法永远存在,无法永恒保持不变,无法永远拥有,建立对无常的深切注意。之后将自己观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凝视着正在生起无常念想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生起无常的念想,推测他会如何的去观想无常,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的角色,去体验自己生起无常念想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生起无常念想有什么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切换角色时生起的无常念想。

简单的说第三类修行方法就是:切换观想的角色,去体验自己与陌生人念想、思想、见解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不同角色时的念想、思想、见解。

比丘,修习心念住这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也就是选择修习心念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都是可以的。修习心念住的第一类方法,或者修习心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心念住的第三类方法都是可以的。

比丘,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心念住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什么是正知呢?就是内心只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只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活在当下,不想过去、未来的事情,比如行走的时候,只专注行走的行为;吃饭的时候只专注吃饭的行为;喝水的时候,只专注喝水的行为;穿衣服的时候,只专注穿衣服的行为等等。除了专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除了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不专注其他任何的事情与念想,这就是正知。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在正确的念想或对象上,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这就是正念。

什么是「法念住」呢?「法念住」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种对象上,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江河流水上,建立对江河流水的深切注意。又比如:内心集中专注在森林、树木上,建立对森林、树木的深切注意。用这种对某种对象的集中专注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用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来替换掉内心中的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通过对某种对象的集中专注,通过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内心不再去想那些会让自己生起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的事物或事情,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这就是法念住。

简单的说法念住就是:通过集中专注某种对象,通过对某种对象的深切注意,替换掉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烦恼和痛苦的念想。

比丘,法念住又分为三种修行方法,是哪三类修行方法呢?

第一类:自己的内心集中专注在某种对象上,比如自己的内心集中专注在江河流水上,建立对江河流水的深切注意。

第二类:观想自己如同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观察这位将注意力集中在某种对象上的人,推测他专注某种对象时的状态,比如观想自己是一位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正在观察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江河流水的人,凝视着正在专注江河流水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专注江河流水的行为,推测他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江河流水时的状态是什么。也就是站在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的位置去推测这个人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江河流水时的状态是什么。

第三类: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这两种角色,去体验观想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专注某种对象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角色时专注某种对象的状态,比如刚开始自己的内心集中专注在江河流水上,建立对江河流水的深切注意。之后将自己观想成为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凝视着正在专注江河流水的那个人,那个人实际上是你自己,不过这时将你自己观想成一个陌生人,你站在这个陌生人的旁边观察他专注江河流水的行为,推测他集中专注、深切注意江河流水时的状态是什么。切换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的角色,去体验自己集中专注江河流水的状态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集中专注江河流水的状态有什么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自己与旁观者、局外人、陌生人切换角色时专注江河流水的状态。

简单的说第三类修行方法就是:切换观想的角色,去体验自己与陌生人专注某种对象时,状态的不同;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切换不同角色时对某种对象的专注状态。

比丘,修习法念住这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都是可以的。也就是选择修习法念住的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都是可以的。修习法念住的第一类方法,或者修习法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法念住的第三类方法都是可以的。

比丘,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修习法念住三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方法,就能生起、保持正知、正念,就能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忧虑、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就能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就能证悟解脱的果位,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涅槃的清净境界。

什么是正知呢?就是内心只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当前正在做的行为,只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活在当下,不想过去、未来的事情,比如行走的时候,只专注行走的行为;吃饭的时候只专注吃饭的行为;喝水的时候,只专注喝水的行为;穿衣服的时候,只专注穿衣服的行为等等。除了专注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除了清楚明白当前正在做的行为之外,不专注其他任何的事情与念想,这就是正知。

什么是正念呢?正念就是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在正确的念想或对象上,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这种正确的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能够让内心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这就是正念。

比丘,当你依靠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扎下牢牢的根,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有坚实、稳固的立足点后,你再去修习身念住的三类修行方法,受念住的三类修行方法,心念住的三类修行方法,法念住的三类修行方法。比丘,注意是其中任意一种修行方法,比如或者修习身念住的第一类修行方法,或者修习身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身念住的第三类修行方法;

或者修习受念住的第一类修行方法,或者修习受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受念住的第三类修行方法;

或者修习心念住的第一类修行方法,或者修习心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心念住的第三类修行方法;

或者修习法念住的第一类修行方法,或者修习法念住的第二类方法,或者修习法念住的第三类修行方法;

是在这十二种修行方法中任意选择一种修习,而不是同时修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行方法,比丘,你要特别注意。

当你依靠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扎下牢牢的根,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有坚实、稳固的立足点后,你再去修习身念住、受念住、心念住、法念住,这四种念住十二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就能预见、预料你的善法、正法、解脱法将会日夜的增进、增长,而不是减损、退转。

什么是不退转呢?不退转就是不会再去行邪法、恶法、不善法,不会再去做恶事,这就叫做不退转。

简单的说就是:当你依靠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扎下牢牢的根,让戒律与正直无私的见解在你的内心中有坚实、稳固的立足点后,你再去修习四念住十二类修行方法中的任意一种修行方法,就能预见、预料你的善法、正法、解脱法将会日夜的增进、增长,而不是减损、退转。

比丘,如来今天已经详尽的为你讲说了四念住的修行方法,你要按如来今天所说的法去实践的修行,这样你才能真正的获得法益,不要像那些只知道跟随如来而不去实践修行的人,如果不亲自实践的修行,就算随时都在如来的身边,也无法获得丝毫的益处。比丘,你如果能够实践如来所说的正法,就算不到如来这里来,不跟随如来,你也能随时见到如来,为什么呢?比丘因为你按如来的正法去修行,你的内心中就会出现如来所描述的各种清净境界,甚至于出现涅槃的清净境界,当你进入各种清净境界的时候,如来的圣弟子们就会出现在你的面前,因为你已经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了各种清净境界,成为了如来的圣弟子。当你进入涅槃境界的时候,真正的如来就出现了,因为你自己已经成为了如来。

比丘,如来在这里将各种清净境界比喻成了如来的圣弟子,将涅槃的清净境界比喻成了如来,你见到如来的圣弟子,指的就是你进入了各种清净境界,你见到真正的如来,指的就是你进入了涅槃的境界。实际上是你因为进入了各种清净境界,自己证悟成为了如来的圣弟子,实际上是你因为进入了涅槃的清净境界,自己证悟成为了如来。”

佛陀说法后,这位比丘欢喜的再次虔诚恭敬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站起来绕着佛陀向右转圈,以表示他对佛陀的最高敬意!之后这位比丘就离开了。

这位比丘,他按着佛陀所说的正法独自的去修行,他管束好了自己的行为、言语、念想,不让自己胡作非为、胡言乱语、胡思乱想,他按着佛陀所说的法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去修行,他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平静、宁静,他让自己的内心长久的安住在清净的境界之中,没过多久,这位比丘就开启了解脱的智慧,他就证悟了解脱的果位,他自己彻底明白:「从这一世开始已经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行为、言语、念想的修行已经圆满,应该做的事情已经做好,不会再有喜怒哀乐等等烦恼和痛苦的轮回状态了,不会再出生在世间了,已经彻底从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

这位比丘证悟成为了佛陀阿罗汉弟子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