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是什么?


第七百零四章 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是什么?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对出家弟子们说:“比丘们(出家人),食物能够滋养身体,世间人或众生通过吃食物获得生存下去的养料。如来现在要教导你们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是什么?让五盖与七觉支生起、出现的食物是什么(五盖解释,见第六百五十五章;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

让五盖与七觉支生起、出现的条件是什么?

比丘们,这是一个比喻,将条件比喻成食物。

你们要认真的听,你们要仔细的思考。”

出家弟子们回答:“世尊,我们会认真听您说法的,我们会仔细思考的,恭请世尊您为我们说法。”

佛陀说:“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增加、扩大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增加、扩大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贪欲盖呢?执着五欲,陷入五欲的状态之中,内心被五欲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五欲?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贪欲、渴爱。

比丘们,这就是五欲。

「贪欲盖」简单的说就是:贪欲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生起「净相」,内心集中专注在「净相」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净相」上;内心深切注意「净相」,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净相」,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什么是「净相」呢?「净相」就是有吸引力的特征,主要是有感官的吸引力,能够吸引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的注意,特别是能够引起男女性欲的特征,比如漂亮或英俊的外貌,娇柔苗条或强壮魁梧的身材。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增加、扩大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增加、扩大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瞋恚盖呢?陷入瞋恚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瞋恚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瞋恚盖」简单的说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生起「嫌恶相」,内心集中专注在「嫌恶相」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嫌恶相」上;内心深切注意「嫌恶相」,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嫌恶相」,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什么是「嫌恶相」呢?「嫌恶相」就是厌恶、讨厌、厌烦、憎恨、憎恶的特征。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睡眠盖?陷入睡眠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睡眠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睡眠呢?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睡眠。

「睡眠盖」简单的说就是:沉迷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沉迷于某一种境界、状态之中,内心集中专注在沉迷的境界、状态之中,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沉迷的境界、状态之中;内心深切注意沉迷的境界、状态,内心经常深切注意沉迷的境界、状态,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比丘们,刚才如来说的是「睡眠盖」的引申意义,实际上「睡眠盖」还有一种法义。

比丘们,内心生起「不快、厌倦、懈怠」;身体疲惫、疲劳;打瞌睡、打哈欠;饭后、餐后想睡觉的念想、意向;内心的退缩、退却、畏缩、倒退。如果内心集中专注,经常集中专注在这些上面,如果内心深切注意这些,经常深切注意这些,也会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

也就是:集中注意,经常集中注意「内心生起的不快、厌倦、懈怠;身体疲惫、疲劳;打瞌睡、打哈欠;饭后、餐后想睡觉的念想、意向;内心的退缩、退却、畏缩、倒退」;深切注意,经常深切注意「内心生起的不快、厌倦、懈怠;身体疲惫、疲劳;打瞌睡、打哈欠;饭后、餐后想睡觉的念想、意向;内心的退缩、退却、畏缩、倒退」,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比丘们,对于「睡眠盖」的原义和引申新义,你们要弄明白。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增加、扩大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增加、扩大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掉悔盖?陷入掉悔的状态之中,内心被掉悔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掉悔盖」简单的说就是:心浮气躁与后悔不安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处于「不寂静、不宁静、不清净、不平息」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陷入「不寂静、不宁静、不清净、不平息」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不寂静、不宁静、不清净、不平息」的状态、境界,内心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不寂静、不宁静、不清净、不平息」的状态、境界,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疑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疑盖」增加、扩大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疑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疑盖」增加、扩大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疑盖?陷入「疑」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疑」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疑」呢?「疑」就是怀疑、疑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疑盖」简单的说就是:疑惑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生起「疑惑」,内心集中专注在「会生起疑惑的地方,会生起疑惑的念想、见解、思想,会生起疑惑的对象」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会生起疑惑的地方,会生起疑惑的念想、见解、思想,会生起疑惑的对象」上;内心深切注意「会生起疑惑的地方,会生起疑惑的念想、见解、思想,会生起疑惑的对象」,内心经常深切注意「会生起疑惑的地方,会生起疑惑的念想、见解、思想,会生起疑惑的对象」,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疑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疑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疑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疑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念觉支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念想上,四念住就属于念觉支(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修习四念住就是在修习念觉支。

比丘们,修习念觉支处之法,经常修习念觉支处之法,内心集中专注在「念觉支处之法」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念觉支处之法」上;内心深切注意「念觉支处之法」,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念觉支处之法」,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什么是念觉支处之法?就是让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的修行方法,四禅、无相定、四念住就是「念觉支处之法」(四禅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无相定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就是用已经开启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邪法、恶法、不善法,能够判断出真法与假法,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法修行,能够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不选择邪法、恶法、不善法修习。

比丘们,能够分辨、判断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能够进行互相比较、对照,明白善法、无罪法、胜妙法、白法、正法会导致吉祥、平安、幸福、清净、解脱的结果,明白恶法、有罪法、低劣法、黑法、邪法会导致不祥、危险、不幸、污染、束缚的结果。明白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内心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熄灭、平息、灭尽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不要再次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长、增进。简单的说精进觉支,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四正勤就属于精进觉支(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修习四正勤就是在修习精进觉支。

比丘们,处于「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内;进入「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中;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内心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喜觉支?就是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时候,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由此生起欢喜、喜悦、欣喜。

比丘们,修习喜觉支处之法,经常修习喜觉支处之法,内心集中专注在「喜觉支处之法」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喜觉支处之法」上;内心深切注意「喜觉支处之法」,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喜觉支处之法」,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什么是喜觉支处之法?就是修习能够让内心欢喜、喜悦的善法、正法、解脱法。八正道、四神足就是「喜觉支处之法」(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四神足解释,见第五百五十五章)。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轻安觉支?就是由于修行止与观(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由于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熄灭、平息、灭尽了烦恼和痛苦,由此内心进入宁静、安宁、安稳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身体处于「安稳、安宁、平稳」的状态之中,内心进入「平静、寂静、宁静」的境界之中;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身体安稳,内心平静」的状态、境界,内心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身体安稳,内心平静」的状态、境界,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定觉支?就是内心不再混乱、散乱、胡思乱想,内心不会再生起烦恼和妄想,内心已经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定觉支也被称为禅定,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比丘们,内心处于「止相、不混乱相」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集中专注在「止相、不混乱相」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止相、不混乱相」上;内心深切注意「止相、不混乱相」,内心经常深切注意「止相、不混乱相」,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什么是「止相、不混乱相」呢?「止相、不混乱相」就是内心有平静、宁静、寂静的特征、征兆,「止」是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的意思。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什么呢?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混乱、散乱的心,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妄想杂念,不再胡思乱想。「不混乱」指的是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

比丘们,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是什么呢?

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是什么呢?

什么是舍觉支?就是已经不再执着和挂念,内心平等,没有分别、区别、差别,内心平静、安宁、宁静,能够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既不会陷入回忆过去的念想之中,也不会陷入期待未来的念想之中,更不会陷入现在当前的念想之中,内心平静、坦荡。

比丘们,修习舍觉支处之法,经常修习舍觉支处之法,内心集中专注在「舍觉支处之法」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舍觉支处之法」上;内心深切注意「舍觉支处之法」,内心经常深切注意「舍觉支处之法」,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什么是舍觉支处之法?就是修习能够让内心放下一切执着和挂念的法。四念住、无相定、八正道就是「舍觉支处之法」(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无相定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

比丘们,不吃食物、绝食身体就会变的衰弱无力,世间人或众生不吃食物,长时间绝食就无法生存下去。

如何才是不吃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呢(五盖解释,见第六百五十五章;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如何才是断绝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呢?

让五盖与七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比丘们,这是一个比喻,将五盖与七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比喻成不吃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比喻成断绝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绝食。

比丘们,如何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减少、缩小?如何不吃「贪欲盖」的食物,断绝「贪欲盖」的食物呢?「贪欲盖」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贪欲盖呢?执着五欲,陷入五欲的状态之中,内心被五欲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五欲?就是由眼睛与物质事物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耳朵与声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鼻子与气味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舌头与味道生起的贪欲、渴爱;

由身体与触觉,或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生起的贪欲、渴爱。

比丘们,这就是五欲。

「贪欲盖」简单的说就是:贪欲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生起「不净相」,内心集中专注在「不净相」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不净相」上;内心深切注意「不净相」,内心经常深切注意「不净相」,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贪欲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贪欲盖」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贪欲盖」的食物,断绝「贪欲盖」的食物;这就是「贪欲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不净相」呢?「不净相」就是有排斥、厌恶、憎恶的特征,主要是感官上的排斥、厌恶、憎恶,能够由排斥、厌恶、憎恶而让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体远离、躲避、逃避,特别是在男女性欲方面产生排斥、厌恶、憎恶的特征,比如丑陋或难看的外貌,僵硬肥胖或瘦弱矮小的身材,甚至于腐烂恶臭、布满蛆虫的尸体,这些就是「不净相」。

比丘们,如何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减少、缩小?如何不吃「瞋恚盖」的食物,断绝「瞋恚盖」的食物呢?「瞋恚盖」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瞋恚盖呢?陷入瞋恚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瞋恚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瞋恚盖」简单的说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生起「慈心解脱」,内心集中专注在「慈心解脱」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慈心解脱」上;内心深切注意「慈心解脱」,内心经常深切注意「慈心解脱」,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瞋恚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瞋恚盖」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瞋恚盖」的食物,断绝「瞋恚盖」的食物;这就是「瞋恚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慈心解脱呢?就是由于慈悲心、慈爱的生起而让内心释放、解脱。从什么地方释放、解脱呢?从「瞋恚盖」的束缚捆绑中释放、解脱出来。

比丘们,如何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减少、缩小?如何不吃「睡眠盖」的食物,断绝「睡眠盖」的食物呢?「睡眠盖」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睡眠盖?陷入睡眠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睡眠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睡眠呢?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睡眠。

「睡眠盖」简单的说就是:沉迷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处于「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内;进入「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中;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内心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睡眠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睡眠盖」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睡眠盖」的食物,断绝「睡眠盖」的食物;这就是「睡眠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如何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减少、缩小?如何不吃「掉悔盖」的食物,断绝「掉悔盖」的食物呢?「掉悔盖」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掉悔盖?陷入掉悔的状态之中,内心被掉悔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掉悔盖」简单的说就是:心浮气躁与后悔不安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内心处于「寂静、宁静、清净、平息」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进入「寂静、宁静、清净、平息」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寂静、宁静、清净、平息」的状态、境界,内心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寂静、宁静、清净、平息」的状态、境界,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掉悔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掉悔盖」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掉悔盖」的食物,断绝「掉悔盖」的食物;这就是「掉悔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如何让没有生起的「疑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疑盖」减少、缩小?如何不吃「疑盖」的食物,断绝「疑盖」的食物呢?「疑盖」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疑盖?陷入「疑」的状态之中,内心被「疑」遮蔽、掩盖、覆盖、包裹,无法生起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疑」呢?「疑」就是怀疑、疑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疑盖」简单的说就是:疑惑的烦恼障碍、阻碍善法、正法、解脱法的生起。

比丘们,能够分辨、判断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能够进行互相比较、对照,明白善法、无罪法、胜妙法、白法、正法会导致吉祥、平安、幸福、清净、解脱的结果,明白恶法、有罪法、低劣法、黑法、邪法会导致不祥、危险、不幸、污染、束缚的结果。明白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内心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经常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内心经常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疑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疑盖」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疑盖」的食物,断绝「疑盖」的食物;这就是「疑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念觉支」的食物,断绝「念觉支」的食物?「念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念觉支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念想上,四念住就属于念觉支(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修习四念住就是在修习念觉支。

比丘们,不修习念觉支处之法,不经常修习念觉支处之法,内心不集中专注在「念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在「念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深切注意「念觉支处之法」,内心不经常深切注意「念觉支处之法」,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念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念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念觉支」的食物,断绝「念觉支」的食物;这就是「念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念觉支处之法?就是让内心集中专注、深切注意的修行方法。四禅、无相定、四念住就是「念觉支处之法」(四禅解释,见第一百五十五章;无相定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择法觉支」的食物,断绝「择法觉支」的食物?「择法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就是用已经开启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邪法、恶法、不善法,能够判断出真法与假法,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法修行,能够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不选择邪法、恶法、不善法修习。

比丘们,不能够分辨、判断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不能够进行互相比较、对照,不明白善法、无罪法、胜妙法、白法、正法会导致吉祥、平安、幸福、清净、解脱的结果,不明白恶法、有罪法、低劣法、黑法、邪法会导致不祥、危险、不幸、污染、束缚的结果。不明白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是互相排斥、对立的。

内心不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在「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上;内心不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内心不经常深切注意「分辨、区别善法与恶法,无罪法与有罪法,胜妙法与低劣法,白法与黑法,正法与邪法」,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择法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择法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择法觉支」的食物,断绝「择法觉支」的食物;这就是「择法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精进觉支」的食物,断绝「精进觉支」的食物?「精进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熄灭、平息、灭尽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不要再次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长、增进。简单的说精进觉支,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四正勤就属于精进觉支(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修习四正勤就是在修习精进觉支。

比丘们,没有处于「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内;没有进入「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领域、范围之中;内心不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勤勉、努力、奋发、用功」的状态、境界,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精进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精进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精进觉支」的食物,断绝「精进觉支」的食物;这就是「精进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喜觉支」的食物,断绝「喜觉支」的食物?「喜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喜觉支?就是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时候,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由此生起欢喜、喜悦、欣喜。

比丘们,不修习喜觉支处之法,不经常修习喜觉支处之法,内心不集中专注在「喜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在「喜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深切注意「喜觉支处之法」,内心不经常深切注意「喜觉支处之法」,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喜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喜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喜觉支」的食物,断绝「精进觉支」的食物;这就是「喜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喜觉支处之法?就是修习能够让内心欢喜、喜悦的善法、正法、解脱法。八正道、四神足就是「喜觉支处之法」(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四神足解释,见第五百五十五章)。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轻安觉支」的食物,断绝「轻安觉支」的食物?「轻安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轻安觉支?就是由于修行止与观(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由于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熄灭、平息、灭尽了烦恼和痛苦,由此内心进入宁静、安宁、安稳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身体没有处于「安稳、安宁、平稳」的状态之中,内心没有进入「平静、寂静、宁静」境界之中;内心不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身体安稳,内心平静」的状态、境界,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深切注意「身体安稳,内心平静」的状态、境界,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轻安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轻安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轻安觉支」的食物,断绝「轻安觉支」的食物;这就是「轻安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定觉支」的食物,断绝「定觉支」的食物?「定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定觉支?就是内心不再混乱、散乱、胡思乱想,内心不会再生起烦恼和妄想,内心已经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定觉支也被称为禅定,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比丘们,内心没有处于「止相、不混乱相」的状态、境界之中,内心不集中专注在「止相、不混乱相」上,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在「止相、不混乱相」上;内心不深切注意「止相、不混乱相」,内心不经常深切注意「止相、不混乱相」,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定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定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定觉支」的食物,断绝「定觉支」的食物;这就是「定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止相、不混乱相」呢?「止相、不混乱相」就是内心有平静、宁静、寂静的特征、征兆。「止」是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的意思。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什么呢?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混乱、散乱的心,中止、停息、停止、平息、熄灭、结束妄想杂念,不再胡思乱想。「不混乱」指的是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

比丘们,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能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不再生起,就能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减少、缩小?在什么情况、情形下就是不吃「舍觉支」的食物,断绝「舍觉支」的食物?「舍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是什么?

什么是舍觉支?就是已经不再执着和挂念,内心平等,没有分别、区别、差别,内心平静、安宁、宁静,能够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既不会陷入回忆过去的念想之中,也不会陷入期待未来的念想之中,更不会陷入现在当前的念想之中,内心平静、坦荡。

比丘们,不修习舍觉支处之法,不经常修习舍觉支处之法,内心不集中专注在「舍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经常集中专注在「舍觉支处之法」上;内心不深切注意「舍觉支处之法」,内心不经常深切注意「舍觉支处之法」,这就能让没有生起的「舍觉支」不再生起,这就能让已经生起的「舍觉支」减少、缩小,这就是不吃「舍觉支」的食物,断绝「舍觉支」的食物;这就是「舍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什么是舍觉支处之法?就是修习能够让内心放下一切执着和挂念的法,四念住、无相定、八正道就是「舍觉支处之法」(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无相定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八正道解释,见第五百八十九章)。

比丘们,这就是五盖与七觉支的食物,这就是让五盖与七觉支生起、出现的食物;

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五盖」增加、扩大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五盖」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五盖」增加、扩大的条件。

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七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七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食物;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七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七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条件。

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五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五盖」减少、缩小,不吃「五盖」食物,断绝「五盖」食物的法义,这就是「五盖」灭没、消失的条件。

这就是让没有生起的「七觉支」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七觉支」减少、缩小,不吃「七觉支」的食物,断绝「七觉支」食物的法义,这就是「七觉支」灭没、消失的条件。

比丘们,你们要经常修习七觉支,你们要精进的去修习七觉支,这样你们就能让没有生起的「五盖」不再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五盖」减少、缩小,不吃「五盖」食物,断绝「五盖」的食物,让「五盖」灭没、消失。

这样你们就能让没有生起的「七觉支」生起,让已经生起的「七觉支」逐渐达到圆满的程度,吃「七觉支」的食物,用「七觉支」的食物滋养、资助修行,让「七觉支」生起、出现、最终达到圆满。”

佛陀说法后,听法的出家弟子们都再次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