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 为什么有时长时间诵经没有效果?


第七百零八章 为什么有时长时间诵经没有效果?

有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城的祇树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伤歌逻婆罗门来到佛陀的住所,他与佛陀互相问候后,就在一旁坐下,伤歌逻婆罗门对佛陀说:“乔达摩,为什么有的时候长时间的诵读经文,还是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呢?为什么有的时候长时间的诵读经文还是不明白、不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呢?有的时候我虽然已经长时间的诵读了经文,但是却感觉如同没有诵读经文一样。内心空空荡荡的,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好像什么也不清楚一样。

乔达摩,到底是因为什么导致我本来已经读诵过经文,但是却好像没有诵读过经文一样呢?”

佛陀说:“婆罗门!当你的内心生起贪欲、渴爱,当你被贪欲、渴爱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贪欲、渴爱而不通过修行从贪欲、渴爱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会被贪欲、渴爱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被贪欲、渴爱污染、包裹,就算诵读无数遍经文,也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无数次诵读经文,也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充满着贪欲、渴爱去诵读经文,就算长时间的诵读经文,也如同没有诵读一样,什么也不会明白,什么也不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早已被贪欲、渴爱装满,已经容不下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水缸中的水掺入了红色、黄色、青色、绿色等等颜料,如果有一个男子,他想用水缸中混合了各种颜料的水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水缸中的水已经被各种颜色的颜料污染了,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被贪欲、渴爱污染、充满,被贪欲、渴爱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会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诵读经文后就如同没有诵读一样。因为内心已经被贪欲、渴爱的颜料污染,无法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生起瞋恚,当你被瞋恚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瞋恚而不通过修行从瞋恚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会被瞋恚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婆罗门!被瞋恚污染、包裹,就算诵读无数遍经文,也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无数次诵读经文,也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充满着瞋恚去诵读经文,就算长时间的诵读经文,也如同没有诵读一样,什么也不会明白,什么也不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早已被瞋恚装满,已经容不下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将锅中的水加热烧开,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锅中烧开沸腾的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锅中的开水冒着热气,生起无数的水泡,四处奔流根本无法看清楚水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被瞋恚加热、充满,被瞋恚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会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诵读经文后就如同没有诵读一样。因为内心已经被瞋恚的热气、水泡、开水占据,无法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生起昏沉睡眠,当你被昏沉睡眠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昏沉睡眠而不通过修行从昏沉睡眠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会被昏沉睡眠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什么是昏沉睡眠呢?昏沉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昏沉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昏沉睡眠。

婆罗门!被昏沉睡眠污染、包裹,就算诵读无数遍经文,也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无数次诵读经文,也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充满着昏沉睡眠去诵读经文,就算长时间的诵读经文,也如同没有诵读一样,什么也不会明白,什么也不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早已被昏沉睡眠装满,已经容不下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湖泊的湖面被大薸或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完全覆盖、遮盖,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湖泊中的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湖泊中的水已经被大薸或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完成遮盖、掩盖了,根本就看不见水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被昏沉睡眠覆盖、充满,被昏沉睡眠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会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诵读经文后就如同没有诵读一样。因为内心已经被昏沉睡眠的大薸、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完全覆盖、遮盖,无法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生起掉悔,当你被掉悔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掉悔而不通过修行从掉悔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会被掉悔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婆罗门!被掉悔污染、包裹,就算诵读无数遍经文,也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无数次诵读经文,也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充满着掉悔去诵读经文,就算长时间的诵读经文,也如同没有诵读一样,什么也不会明白,什么也不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早已被掉悔装满,已经容不下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大海被狂风吹起,海面上生起大波大浪,大海变的汹涌澎湃,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大海的海面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海面已经被狂风吹的波涛汹涌,泡沫四溅,根本就看不清楚海面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被掉悔摇动、充满,被掉悔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会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诵读经文后就如同没有诵读一样。因为内心已经被掉悔的大波巨浪摇晃的混乱不堪,无法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生起疑惑,当你被疑惑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疑惑而不通过修行从疑惑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不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会被疑惑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

什么是「疑惑」呢?「疑惑」就是怀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婆罗门!被疑惑污染、包裹,就算诵读无数遍经文,也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无数次诵读经文,也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充满着疑惑去诵读经文,就算长时间的诵读经文,也如同没有诵读一样,什么也不会明白,什么也不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早已被疑惑装满,已经容不下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在装满水的水缸中混入污泥、泥浆,用力的摇动水缸,让水与污泥、泥浆混杂在一起,并将这缸浑浊、摇晃的水放在黑暗的地方,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这缸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看不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这缸水已经被污泥、泥浆污染,浑浊不清,再加上这缸水还被放在没有光线的地方,在黑暗的地方那是看不清楚水中的倒影的,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被疑惑混浊、充满,被疑惑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会不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会不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会不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无法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诵读经文后就如同没有诵读一样。因为内心已经被疑惑的污泥、泥浆污染,弄的浑浊不清,内心已经被疑惑的黑暗包围,无法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无法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这就是长时间诵读经文,无法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清净境界的原因;这就是长时间诵读经文还是不明白、不清楚经文中所蕴含法义的原因;这就是虽然已经长时间诵读了经文了,但是还是如同没有诵读经文一样,内心空空荡荡,好像什么也没有明白,好像什么也不清楚的原因。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没有生起贪欲、渴爱,当你没有被贪欲、渴爱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贪欲、渴爱并通过修行从贪欲、渴爱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不会被贪欲、渴爱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没有被贪欲、渴爱污染、包裹,就算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内心没有贪欲、渴爱的去诵读经文,就算用极短的时间诵读经文,那也是真正的在诵读经文,什么都会明白,什么都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没有装入贪欲、渴爱,此时的内心已经装入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水缸中的水没有掺入红色、黄色、青色、绿色等等颜料,如果有一个男子,他想用水缸中的水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水缸中的水干净清澈,是能够看清楚水中的倒影的,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没有被贪欲、渴爱污染、充满,没有被贪欲、渴爱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这样诵读经文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因为内心没有被贪欲、渴爱的颜料污染,能够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能够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没有生起瞋恚,当你没有被瞋恚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瞋恚并通过修行从瞋恚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不会被瞋恚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没有被瞋恚污染、包裹,就算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什么是瞋恚呢?瞋恚就是不如意、反感、怨恨、愤怒,对自己或别人心怀恶意、敌意、歹心,想要伤害自己或别人。

内心没有瞋恚的去诵读经文,就算用极短的时间诵读经文,那也是真正的在诵读经文,什么都会明白,什么都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没有装入瞋恚,此时的内心已经装入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锅中的水没有被加热烧开,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锅中的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锅中的水没有被加热烧开,不会冒热气,不会生起无数的水泡,不会四处奔流,锅中的水平静清澈能够看清楚水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没有被瞋恚加热、充满,没有被瞋恚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这样诵读经文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因为内心没有被瞋恚的热气、水泡、开水占据,能够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能够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没有生起昏沉睡眠,当你没有被昏沉睡眠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昏沉睡眠并通过修行从昏沉睡眠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不会被昏沉睡眠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没有被昏沉睡眠污染、包裹,就算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什么是昏沉睡眠呢?昏沉睡眠是一种比喻,比喻的是沉迷的状态,陷入沉迷的状态之中如同昏沉熟睡一样。对某一种境界、状态入迷、沉醉、着迷、迷恋、陶醉就叫做昏沉睡眠。

内心没有昏沉睡眠的去诵读经文,就算用极短的时间诵读经文,那也是真正的在诵读经文,什么都会明白,什么都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没有装入昏沉睡眠,此时的内心已经装入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湖泊的湖面没有被大薸或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覆盖、遮盖,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湖泊中的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湖泊中的水没有被大薸或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遮盖、掩盖,在宁静清澈的湖水中能够看清楚水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没有被昏沉睡眠覆盖、充满,没有被昏沉睡眠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这样诵读经文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因为内心没有被昏沉睡眠的大薸、水葫芦等等水生植物覆盖、遮盖,能够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能够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没有生起掉悔,当你没有被掉悔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掉悔并通过修行从掉悔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不会被掉悔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没有被掉悔污染、包裹,就算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什么是掉悔呢?「掉」是心浮气躁,内心混乱、散乱的意思;「悔」是对自己已经做过的事情忧虑不安、后悔不已。

内心没有掉悔的去诵读经文,就算用极短的时间诵读经文,那也是真正的在诵读经文,什么都会明白,什么都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没有装入掉悔,此时的内心已经装入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大海没有被狂风吹起,海面上没有生起大波大浪,大海没有变的汹涌澎湃,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大海的海面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大海风平浪静,海面水平如镜,能够看清楚海面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没有被掉悔摇动、充满,没有被掉悔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这样诵读经文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因为内心没有被掉悔的大波巨浪摇晃的混乱不堪,能够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能够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当你的内心没有生起疑惑,当你没有被疑惑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当你意识到自己已经生起疑惑并通过修行从疑惑中解脱出来的时候,那么,你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自己诵读经文是为了什么,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当然,你也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顾及他人的利益了,你也会在乎他人的利益了。当你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的时候,很明显你就不会被疑惑控制着去随心所欲的做事情,你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而去损害别人的利益。婆罗门!没有被疑惑污染、包裹,就算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算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

什么是「疑惑」呢?「疑惑」就是怀疑、疑虑、狐疑不信、犹豫不决。

内心没有疑惑的去诵读经文,就算用极短的时间诵读经文,那也是真正的在诵读经文,什么都会明白,什么都会清楚,因为此时的内心没有装入疑惑,此时的内心已经装入清净的境界、解脱的智慧。

婆罗门,就如同装满水的水缸中没有被混入污泥、泥浆,没有用力的摇动水缸,没有让水与污泥、泥浆混杂在一起,没有将这缸水放在黑暗的地方,而将这缸水放在光明的地方,如果这时有一个男子,他想用这缸水来照清楚自己的样貌,那他是能够看清楚自己的真实样貌的,因为这缸水没有被污泥、泥浆污染,这缸水平静清澈,再加上这缸水被放在了光明的地方,这样就能看清楚水中的倒影,同样的,婆罗门,当内心没有被疑惑混浊、充满,没有被疑惑束缚捆绑、控制征服的时候,就知道自己修行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就知道自己修行是为了获得什么益处,就知道尊重他人的利益,就知道自己与他人两者的利益是什么,那么此时诵读经文,就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的清净境界,就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的法义。这样诵读经文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因为内心没有被疑惑的污泥、泥浆污染,没有浑浊不清,没有被疑惑的黑暗包围,能够真正体验到清净的境界,能够开启真正的智慧。

婆罗门!这就是长时间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体验、体会到经文中所描述清净境界的原因,这就是没有诵读经文也能真正明白、清楚经文中所蕴含法义的原因。婆罗门,这才是真正的诵读经文。

婆罗门!修习七觉支(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经常修习七觉支能够让内心不被欲望污染,能够让内心不被妄想杂念污染,能够让内心不被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污染。

修习七觉支,经常修习七觉支就能被指引、引导进入明与解脱的状态、境界之中,就能不被烦恼和痛苦障碍、阻碍,就能不被烦恼和痛苦覆盖、包裹,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清净解脱的境界,证悟解脱的果位,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什么是明呢?就是明白如来所说的正法,开启了智慧;明白善法、正法、解脱法是什么,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不会沉迷在各种欲望之中,不会被贪欲、渴爱、愤怒、愚痴等等烦恼包围、束缚捆绑,不会由执着「我」而生起念想、见解、思想,简单的说:明就是有智慧,「智慧光明」。

解脱的境界是什么呢?不执着和挂念眼睛与看见的物质事物,耳朵与听到的声音,鼻子与闻到的气味,舌头与尝到的味道,身体与触摸感觉到的触觉、领纳到的环境变化感觉(冷热、舒适等等),内心与想到的念想、思想、见解,从眼睛与物质事物,耳朵与声音,鼻子与气味,舌头与味道,身体与触觉、环境变化感觉,内心与见解、思想、念想中彻底的解脱出来。

熄灭、停止生死轮回(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解除一切的束缚与捆绑。

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等等烦恼和痛苦,证悟解脱的果位,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这就是解脱的境界。

婆罗门!是哪七种觉支呢?即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

婆罗门,修习,经常修习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就能让内心不被烦恼和痛苦污染,就能被指引、引导进入明与解脱状态、境界之中,就能不被烦恼和痛苦障碍、阻碍,就能不被烦恼和痛苦覆盖、包裹,就能亲身体验、体会、领悟到清净解脱的境界,证悟解脱的果位,从生死轮回中彻底的解脱出来(生死轮回解释,见第五百七十八章),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清净境界。”

佛陀对伤歌逻婆罗门这样说法的时候,伤歌逻婆罗门感动的对佛陀说:“大德!尊师!您说的太好了,您说的太妙了,我从来都没有听过如此精妙绝伦的说法,您所说的法犹如将歪斜的东西扶正,将隐藏的东西显现出来,将深奥的义理,浅显易懂的讲说出来,给迷路的人指出正确的道路,在黑暗中点燃火把,让人能够看见周围的事物,避免行走的时候摔倒。尊师、大德、尊敬的老师,您所说的其他法也是这样的吧,尊师、大德、尊敬的老师,请您让我皈依您,皈依您的正法,皈依您出家弟子们聚集的僧团吧,我愿意从今天开始,终生都按着您所说的正法去修行,我愿意终生都成为您的在家修行弟子。”

佛陀点头接受了伤歌逻婆罗门的皈依,并将手放在他的头顶上加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