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火堆的修行比喻


第七百零六章 火堆的修行比喻

有一天,众多的比丘在中午前穿好法衣,拿上饭钵准备到舍卫城中化缘饭食,这些比丘,他们心想:「现在时间还比较早,我们先到外教徒聚集的地方去,与他们交流修行的方法吧。」

于是,这些比丘就来到外教徒聚集的地方,外教徒们看见有这么多的比丘来到自己的修行地,于是就聚集在这些比丘们的周围,其中一位外教徒对比丘们说:「道友们,我听说你们的导师乔达摩教导你们七觉支的修行方法(七觉支解释,见第六百六十一章),听说用七觉支的修行方法能够灭尽烦恼和痛苦,我还听说七觉支有七种觉支。这七种觉支即是:念觉支、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七种觉支。道友们,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要请教你们,这个问题就是:在什么情况、情形下选择相应的觉支修行呢?比如: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哪些觉支是适当、合适、恰当的呢?

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哪些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呢?

又比如: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哪些觉支是适当、合适、恰当的呢?

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哪些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呢?”

当外教徒这样问的时候,这些比丘内心想:「我们不知道这个问题该如何的回答,那就不要回答了,我们还是先到世尊那里去请教,等我们弄明白这个问题后,再来为这位外教徒解答问题吧。」想完,这些比丘一句都没有说,就站起来离开了。

外教徒们看着远去的比丘们,疑惑不解的说到:“为什么他们一句话都不说呢?真是搞不懂哦,难道他们也不知道怎么解答这个问题吗?还是他们有什么急事要去办理,来不及回答我们的问题呢?这些比丘真是奇怪,到我们这里来,问他们问题,一句话都不说。算了,不去管他们,我们还是做我们自己的事情吧。”

这些比丘来到佛陀的住所,顶礼佛陀后,他们就在一旁坐下,他们向佛陀复述了外教徒们所问的问题,恭请佛陀为他们说法,以此解除他们内心中的疑惑。

佛陀对这些比丘说:“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

什么是轻安觉支?就是由于修行止与观(止与观解释:见第六百一十四章),由于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熄灭、平息、灭尽了烦恼和痛苦,由此内心进入宁静、安宁、安稳的状态之中。

什么是定觉支?就是内心不再混乱、散乱、胡思乱想,内心不会再生起烦恼和妄想,内心已经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定觉支也被称为禅定,什么是禅定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让内心不混乱、不散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这就叫做禅定。也就是说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对象上,或者内心集中专注在某一种清净的念想上就叫做「禅」,让内心不散乱、不混乱、不胡思乱想,让内心平静、安宁、清净,安住在单个、纯一的清净境界之中,就叫做「定」。

什么是舍觉支?就是已经不再执着和挂念,内心平等,没有分别、区别、差别,内心平静、安宁、宁静,能够放下对世间一切事物事情的执着和挂念,既不会陷入回忆过去的念想之中,也不会陷入期待未来的念想之中,更不会陷入现在当前的念想之中,内心平静、坦荡。

比丘们,为什么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呢?因为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很难被唤起、引发、触发的,就如同一个男子,他点燃了一堆小火,他想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于是,他就向小火堆里面丢入、投入湿草、湿牛粪、湿木柴,并向小火堆里面撒水、泼水、撒土、盖土,这个男子他能够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吗?”

比丘们回答:“世尊,这个男子,他无法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因为他丢入小火堆的这些燃料都是浸过水的,都是让水泡过的,不管是草、牛粪,还是木柴,都是湿的,都是包含大量水的,小火要燃烧这些湿草、湿牛粪、湿木柴首先要烤干这些燃料中包含的水,这要消耗小火的能量,再说,这个男子又向小火堆中撒水、泼水、撒土、盖土,这简直就是要灭火嘛,怎么可能让小火越烧越旺呢?”

佛陀说:“比丘们,同样的,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很难被唤起、引发、触发的,因为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状态之中的时候,内心生起了很多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思想、见解,让内心混乱、散乱,让内心胡思乱想,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已经占据内心,需要先平复、平息这些下劣、低劣、恶劣、卑劣念想后才能进一步唤起、引发、触发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如果直接在这种情况下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内心都是混乱、散乱的,内心都是被各种妄想杂念占据的,根本就无法进入平静、宁静的状态之中。就如同向小火堆中投入湿草、湿牛粪、湿木柴一样,不仅起不到什么作用,还会消耗小火的力量,因为小火要先烤干这些燃料中的水分才能燃烧这些燃料,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状态之中的时候,如果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就会由于无法快速的进入平静、安宁、宁静的状态而生起烦恼,就会怀疑自己修行方法的正确性:「为什么自己无法快速的进入平静、安宁、宁静的状态之中,难道是自己的修行方法不正确吗?」这就是新生起的烦恼,这种新生起的烦恼就如同湿草、湿牛粪、湿木柴中包含的水分,需要先将新生起的烦恼熄灭、平息、灭尽后,才能继续的熄灭、平息、灭尽之前想要灭尽的烦恼。

然而如果无法灭尽这些由于选择修行方法不当而生起的新烦恼,就会让这些新的烦恼持续不断的增长、增加,这就会导致烦恼越来越多,旧的烦恼没有除去,新的烦恼又生起了,这就如同在小火堆中撒水、泼水、撒土、盖土,就像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这哪里是想要小火越烧越旺哦,这简直是在灭火。」原因就是因为选择的修行方法不当,导致烦恼越来越多,最后让燃烧、除灭烦恼的火焰熄灭了。

比丘们,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就是适当、合适、恰当的。

什么是择法觉支呢?就是用已经开启的智慧,能够分辨出什么是善法、正法、解脱法,什么是邪法、恶法、不善法,能够判断出真法与假法,并且能够选择正确的法修行,能够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不选择邪法、恶法、不善法修习。

什么是精进觉支呢?就是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熄灭、平息、灭尽已经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恶行、恶言、恶念不要再次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还没有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生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勇猛精进的让已经生起的善行、善言、善念持续的增长、增进。简单的说精进觉支,就是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四正勤就属于精进觉支(四正勤解释,见第五百五十四章),修习四正勤就是在修习精进觉支。

什么是喜觉支?就是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时候,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由此生起欢喜、喜悦、欣喜。

比丘们,为什么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适当、合适、恰当的呢?因为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容易被唤起、引发、触发的,就如同一个男子,他点燃了一堆小火,他想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于是,他就向小火堆里面丢入、投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并向小火堆扇风、吹风,这个男子他能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吗?”

比丘们回答:“世尊,这个男子,他能够让刚刚点燃的小火越烧越旺,因为他丢入小火堆的这些燃料都是干燥易燃的,不管是草、牛粪,还是木柴都是干燥的,都是易燃的,小火只要接触到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就会燃烧,再说,这个男子又向小火堆扇风、吹风,这会加快小火的燃烧速度。如果保持这个势头,小火很快就会变成大火的。”

佛陀说:“比丘们,同样的,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容易被唤起、引发、触发的,因为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状态之中的时候,内心生起了很多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思想、见解,让内心混乱、散乱,让内心胡思乱想,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已经占据内心,需要用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平复、平息这些下劣、低劣、恶劣、卑劣念想。

用择法觉支能够区分出善法与恶法,正法与邪法,解脱法与束缚法,选择善法、正法、解脱法修习,舍弃恶法、邪法、束缚法,这相当于用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替换掉内心中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这样能够用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快速的除灭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

用精进觉支能够通过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让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快速的被除灭。

用喜觉支能够通过持之以恒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让内心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让内心充满欢喜、喜悦、欣喜的念想,以此来快速的除灭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

比丘们,这样就如同在小火堆中丢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由于这些燃料是干燥的,是易燃的,不含有水分,因此小火会越燃越旺。为什么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是不含水分的燃料呢?因为修习这三种觉支的时候,直接用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断恶修善的实际行为,快速的替换掉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快速的除灭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不会由于修行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生起新的烦恼,所以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就是不含水分,干燥易燃的燃料。而继续向小火堆扇风、吹风又比喻什么呢?向小火堆扇风、吹风比喻的是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产生的惯性力量,一旦经常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就会形成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的习惯、习性。养成了修习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的习惯、习性,那么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就无法再污染内心,就如同向小火堆扇风、吹风,让修行除灭烦恼的火焰越烧越旺,直到彻底将烦恼焚烧殆尽。

佛陀对这些比丘说:“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

比丘们,为什么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不适当、不合适、不恰当的呢?因为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很难平息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的。就如同有一个男子,他想要熄灭、扑灭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如果他向大火堆里面丢入、投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并且在大火堆旁扇风、吹风,这个男子,他能够熄灭、扑灭这堆大火吗?”

比丘们回答:“世尊,这个男子,他根本就无法熄灭、扑灭大火,他向大火堆里丢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这不是让大火越烧越旺吗!他还在旁边扇风、吹风,简直是不嫌火势大哦,大火将会变得越来越大,火势也会越来越旺。”

佛陀说:“比丘们,同样的,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择法觉支、精进觉支、喜觉支这三种觉支很难平息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

因为内心是「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如果修习择法觉支,就会因为内心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而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在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状态中的世间人或众生,是很难做出正确的分辨和选择的,他们还会因为分辨和选择而生起疑惑、怀疑、犹豫不决等等的烦恼,由此旧的烦恼没有除灭,新的烦恼又生起了,由于修行方法的不当让新烦恼生起,这就如同向大火堆中投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的是什么呢?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是在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坚持修习择法觉支,由此让新烦恼持续不断的生起,形成了新烦恼生起的惯性。让生起新烦恼成为了习惯、习气。

因为内心是「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如果修习精进觉支,就会因为内心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而难以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难以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因为在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状态中的世间人或众生,是很难长时间坚持做某件事情的,他们会因为内心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而放弃做某件事情,就是由于他们无法坚持长时间的做某件事情,他们就会更加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他们就会怀疑自己,他们就会生起新的烦恼,由此旧的烦恼没有除灭,新的烦恼又生起了,由于修行方法的不当让新烦恼生起,这就如同向大火堆中投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的是什么呢?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是在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坚持修习精进觉支,由此让新烦恼持续不断的生起,形成了新烦恼生起的惯性。让生起新烦恼成为了习惯、习气。

因为内心是「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如果修习喜觉支,就会因为内心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而难以持之以恒的修行善法、正法、解脱法,难以持之以恒的断恶修善,就无法由善法、正法、解脱法而生起欢喜、喜悦、欣喜,因为在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状态中的世间人或众生,是很难长时间坚持做某件事情的,他们会因为内心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而放弃做某件事情,就是由于他们无法坚持长时间的做某件事情,他们就会更加的「浮躁不安、混乱、散乱」,他们就会怀疑自己:「为什么修习喜觉支无法让我的内心由于修习善法、正法、解脱法而变得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清净安宁?为什么修习喜觉支无法让我生起欢喜、喜悦、欣喜?」,他们就会生起新的烦恼,由此旧的烦恼没有除灭,新的烦恼又生起了,由于修行方法的不当让新烦恼生起,这就如同向大火堆中投入干草、干牛粪、干木柴。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的是什么呢?在大火旁扇风、吹风比喻是在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坚持修习喜觉支,由此让新烦恼持续不断的生起,形成了新烦恼生起的惯性。让生起新烦恼成为了习惯、习气。

佛陀对这些比丘说:“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适当、合适、恰当的。

比丘们,为什么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行七种觉支中的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适当、合适、恰当的呢?因为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容易平息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的。就如同有一个男子,他想要熄灭、扑灭一堆熊熊燃烧的大火,如果他向大火堆里泼水、撒土、盖土,并且拆散、拆开、分离大火堆中正在燃烧的燃料,这个男子,他能够熄灭、扑灭这堆大火吗?”

比丘们回答:“世尊,这个男子,他向大火堆泼水、撒土、盖土能够熄灭、扑灭大火,他拆散、拆开、分离大火堆中正在燃烧的燃料,能够让大火由于失去燃料而减弱火势,他这样也能最终熄灭、扑灭大火。他如果使用这两种方法去扑灭大火,那是一定能够成功的。”

佛陀说:“比丘们,同样的,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是容易平息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的。

比丘们,因为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中任意一种觉支,能够让内心平静、安宁、宁静下来,能够让内心摆脱「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当内心处于平静、安宁、宁静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才适合去修习其他的修行法门,因为只有内心平静、安宁、宁静的时候才可能持之以恒,长时间的修行某项法门。「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内心是无法长时间坚持修行的。刚才如来说的比喻,向大火堆泼水、撒土、盖土就相当于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中的任意一种觉支,用来熄灭、扑灭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大火,用来熄灭、扑灭内心烦恼和痛苦的大火。在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平息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状态的时候,不会生起新的烦恼,因为本来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就是让内心进入平静、安宁、宁静的状态之中的。而拆散、拆开、分离大火堆中正在燃烧的燃料比喻的就是:持之以恒,经常的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这三种觉支,形成了惯性的力量,形成了习惯,那么烦恼就会被拆散、拆开、分离,烦恼就会被熄灭、平息、灭尽。

比丘们,至于念觉支,任何时候修习都是适当、合适、恰当的。

什么是念觉支呢?就是内心集中专注在清净的念想上,四念住就属于念觉支(四念住解释,见第二百七十八章),修习四念住就是在修习念觉支。

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正好可以用念觉支熄灭、平息、灭尽内心中的这些下劣、低劣、恶劣、卑劣念想,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状态之中。

当内心处于「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也正好用念觉支熄灭、平息、灭尽内心「浮躁不安、混乱、散乱」的状态,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安宁的状态之中。

比丘们,如果要长时间坚持修行某一种法门,前提条件就是要先让内心处于平静、宁静、安宁的状态之中,在内心混乱、散乱、浮躁不安、胡思乱想的状态之中,是无法坚持长时间修习某项法门的。”

这时,有一位长老比丘疑惑不解的问佛陀:“世尊,为什么在任何时候修习念觉支都是适当、合适、恰当的呢?念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都是让内心平静、宁静、清净的修行方法,为什么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习念觉支就是适当、合适、恰当呢?”

佛陀说:“比丘们,虽然念觉支与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都是让内心平静、宁静、清净的修行方法,但是它们让内心进入平静、宁静、清净境界的深浅有所不同,念觉支是让内心进入浅一点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而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是让内心进入更深层次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如果想要在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状态之中的时候,立刻就让内心进入深层次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那是不可能的,需要由浅入深,就如同一个身体瘦弱的人,想要通过一、两天的加强锻炼就让他自己的身体变得强壮,那是不可能的,又如同饥饿的人,只让他吃一粒米,就让他吃饱肚子,那也是不可能的,还比如只练过一天字的人,立刻就让他写出漂亮的字来,那也是不可能的。要进入深层次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先要通过念觉支的修习让内心进入浅一点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

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习念觉支能够熄灭、平息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念想,而如果当内心处于下劣、低劣、恶劣、卑劣的状态之中的时候,修习轻安觉支、定觉支、舍觉支,就无法让内心进入深层次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原因就是要让内心进入深层次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就要先让内心进入浅一点的平静、宁静、清净境界,修行要由浅入深,平静、宁静、清净的境界也是由浅入深的。

比丘们,通过如来刚才的讲解,你们明白了灭尽烦恼和痛苦的核心和关键是什么了吗?

那就是要控制、管束好自己内心生起的各种念想、思想、见解!烦恼和痛苦都是由念想、思想、见解生起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管是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生死等等的烦恼和痛苦都是内心的念想、思想、见解而已,当你们内心没有生起任何念想、思想、见解的时候,这些烦恼和痛苦就消失不见了,念想的生起就是烦恼的生起。比丘们,包括内心生起的善法、正法、解脱法的念想,这些也是烦恼,不过是清净的烦恼,当你们还没有熄灭、平息、灭尽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生死等等污秽烦恼的时候,需要先用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清净烦恼去除灭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生死等等污秽的烦恼。

当贪欲、渴爱、愤怒、无智愚痴、喜怒哀乐、执着、挂念、生死等等污秽的烦恼全部被灭尽的时候,连善法、正法、解脱法的清净烦恼都不能再去执着和挂念。当内心污秽与清净的烦恼全部被灭尽的时候,就能最终进入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没有执着,没有挂念,没有念想的涅槃境界。”

佛陀说法后,这些听法的比丘们再次虔诚恭敬的顶礼佛陀,随喜赞叹佛陀说法的无量功德,他们都按着佛陀所说的法去修行。

之后,这些比丘再次来到外教徒聚集的地方,为外教徒们解答了他们所问的问题,这些外教徒听完比丘们转述的佛陀解答、开示后,都感动的来到佛陀的住所,请求皈依佛陀,佛陀也接受了他们的皈依,这些外教徒就成为了佛陀的出家修行弟子。